2025年7月6日,全球烟草行业监管动态持续引发关注,国内烟草市场迎来新一轮政策调整与市场波动。据记者多方走访发现,近期国家烟草专卖局针对电子烟、传统卷烟及新兴烟草制品的监管政策进一步收紧,部分25价位的烟在零售端出现价格波动,引发消费者与行业人士热议。
据《烟草行业合规月报》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烟草行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2%,但受监管政策影响,传统卷烟市场增速明显放缓。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透露:“今年6月以来,多地烟草局加强了对‘25价位的烟’等中低价位产品的市场监管,部分地区的批发价上调,导致零售端价格波动。”
记者在北京市海淀区多家烟草专卖店采访时发现,25价位的烟如“红塔山经典1956”和“双喜(硬)”近期价格有所上涨。一位店主表示:“前两天进货时,批发价每条涨了5元,现在零售价也跟着涨了3元。不少顾客问能不能按原价卖,但这是烟草局规定的指导价,我们也没办法。”
与此同时,电子烟监管政策也在持续收紧。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发布的《电子烟产品管理办法》明确要求,所有电子烟产品必须于2025年7月31日前完成国标认证,未通过认证的产品将被禁止销售。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部分电子烟品牌已开始清仓处理旧款产品,市场出现短暂混乱。
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廖文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政策调整是落实《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重要举措,旨在减少青少年接触烟草制品的风险。特别是对25价位的烟等低门槛产品加强监管,能有效遏制低价烟草的泛滥。”
不过,消费者对政策调整的看法不一。在北京市朝阳区某高校附近,记者采访了三位年轻烟民。一位大学生表示:“25价位的烟本来是我们能负担的,现在涨价后,有些同学开始尝试更贵的品牌,甚至有人转向电子烟。”另一位上班族则认为:“涨价也好,至少能减少吸烟量。”
烟草行业市场行情方面,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5年上半年,A股烟草概念板块整体表现疲软,多只相关股票出现下跌。分析师指出,这与监管政策趋严、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烟草市场也在发生显著变化。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5年全球烟草流行报告》显示,全球电子烟使用率持续上升,特别是25价位的烟在部分发展中国家仍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报告呼吁各国加强烟草制品价格调控,以减少消费。
在法律合规层面,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施行,其中新增“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任何烟草制品”的条款,并明确将电子烟纳入监管范围。北京市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加大对25价位的烟等产品的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渠道购烟行为。”
业内专家对当前形势分析认为,尽管监管趋严,但烟草行业短期内仍难以彻底改变。中国烟草学会理事张明远指出:“25价位的烟之所以长期存在,是因为它满足了特定消费群体的需求。未来,如何在控烟与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仍是行业面临的核心问题。”
记者在上海市静安区采访时发现,部分烟草专卖店已经开始调整产品结构,减少低价产品库存。一位店主坦言:“现在25价位的烟不好卖了,我们开始主推30-40元的中档产品,利润空间更大。”
消费者反馈方面,记者在社交媒体平台收集到大量讨论。一位用户发帖称:“25价位的烟涨价后,我尝试了电子烟,但发现成本更高,最终还是回归传统香烟。”另一位用户则表示:“希望监管部门能提供更多戒烟替代方案,而不是单纯涨价。”
针对25价位的烟的市场变化,记者采访了多位零售商。一位经营烟草专卖店十余年的店主表示:“过去25价位的烟销量占我们总量的40%左右,现在可能只有20%。虽然单价上涨,但销量下降明显。”
与此同时,部分地区的烟草专卖店开始尝试多元化经营,引入健康产品或戒烟辅助工具。在广州市天河区的一家专卖店,记者看到货架上除了传统卷烟外,还摆放着尼古丁替代品和戒烟咨询服务卡。店主表示:“这是适应新规的必要调整,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扩大非烟草业务。”
在政策执行层面,记者了解到,多地烟草局已启动新一轮市场检查,重点针对25价位的烟等产品的价格执行情况、未成年人购买烟草情况等进行抽查。某省烟草专卖局稽查支队队长透露:“近期查获的非法渠道购烟案件中,25价位的烟占比超过60%,说明低价烟草仍是监管重点。”
随着监管政策的持续深化,烟草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从25价位的烟的市场波动,到电子烟的严格管控,再到消费者行为的改变,这一系列变化不仅影响着行业格局,也折射出社会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在多重因素交织下,烟草市场的未来走向仍充满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