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随着我国烟草行业终端建设的持续推进,各地烟草零售终端的规范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记者走访多个城市发现,烟草行业在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正通过技术升级和服务优化,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在北京市朝阳区某烟草零售店,店主王先生向记者介绍:“现在终端建设越来越规范,每一包香烟都有电子追溯码,消费者可以轻松查询真伪,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
近年来,烟草行业终端建设成为监管重点。国家烟草专卖局在2024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烟草零售终端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终端建设需符合“三统一”原则,即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服务。记者在上海市黄浦区某街道采访时注意到,当地烟草零售终端全部采用了统一的标识系统,店内布局清晰,价格标识明确。一位正在选购香烟的消费者告诉记者:“那里的香烟价格一目了然,再也不用担心被坑了。”他提到的“那里有卖香烟”的店铺,正是经过严格审核的正规零售点。
在技术层面,智能终端设备的应用成为行业新趋势。广州市某烟草零售店安装了智能售烟柜,消费者通过扫码即可完成购买,整个过程仅需30秒。店主李女士表示:“智能终端不仅提升了效率,还能实时监控库存,避免断货。”记者观察到,该售烟柜的屏幕上显示着各类香烟的实时库存和价格,如“中华(硬)”售价为75元/包,“红塔山(经典1956)”售价为15元/包,所有价格均与官方指导价一致。
烟草行业的终端建设不仅关注技术升级,还注重消费者体验。在成都市某社区,一家烟草零售店推出了“积分兑换”服务,消费者每购买一包香烟可获得1积分,积分可兑换小礼品或优惠券。该店店主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消费者感受到更贴心的服务。”一位经常光顾的烟民评价道:“那里的服务确实不错,积分兑换的小礼品虽然不值钱,但感觉很实在。”
然而,终端建设也面临一些挑战。在个别地区,仍有消费者反映部分零售点存在“缺斤少两”或“价格虚高”的问题。例如,在武汉市某居民区,有消费者投诉一家烟草零售店将“利群(软)”标价为22元/包,而其他正规店均为20元/包。记者调查后发现,该店因未及时更新价格标识,导致信息滞后。国家烟草专卖局相关人士指出,此类问题将纳入日常监管,确保所有终端价格统一透明。
业内专家对烟草终端建设的未来表示乐观。中国烟草学会副秘书长张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终端建设是烟草行业规范化的关键一环,未来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应用,终端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他举例说,部分城市已经开始试点“人脸识别购烟”系统,既能防止未成年人购买,又能记录消费习惯,为精准营销提供数据支持。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多数烟民对终端建设的改进表示认可。一位来自深圳市的消费者表示:“那里的香烟种类更全了,以前买不到的‘双喜(硬经典)’现在随时都能买到。”另一位消费者则提到:“价格透明度提高了,再也不用担心买到假烟了。”但也有消费者认为,部分地区的终端布局仍需优化,例如在人口密集的社区,烟草零售点过于集中,可能导致无证经营的风险。
针对这些反馈,国家烟草专卖局表示将进一步完善终端布局规划,避免过度集中或空白。同时,加大对非法渠道的打击力度,确保所有香烟均来自正规渠道。据最新市场行情报道,2025年上半年,我国烟草行业终端销售额同比增长8%,其中电子追溯系统的普及贡献了2%的增长率。
在法律合规方面,记者注意到,多地烟草零售店已张贴《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和“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的标识。北京某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王先生解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烟草零售点有义务查验身份证,终端建设必须与法律要求同步。”他建议消费者在遇到违规售烟行为时,可通过12313烟草专卖举报热线进行投诉。
回到最初的提问“那里有卖香烟”,如今在规范化的烟草终端建设下,消费者可以更加放心地购买。无论是价格、质量还是服务,都在逐步向更高标准迈进。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一位正在选购香烟的消费者满意地说:“现在的终端建设确实方便,价格也合理,以后买烟就认准这些正规店。”
此外,烟草行业终端建设还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在河南省某县,烟草公司通过“一店一策”模式,帮助偏远地区的零售店提升经营能力。当地一位店主说:“现在店里有了智能系统,生意比以前好多了。”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终端的盈利能力,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便捷的购烟渠道。
在监管报道方面,记者发现,多地烟草部门已将终端建设纳入年度考核。例如,山东省烟草专卖局在2025年将“终端规范化率”列为考核指标,要求所有零售点必须符合最新标准。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未来,终端建设将成为烟草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只有规范才能长久。”
最后,记者再次回到街头,询问路人“那里有卖香烟”,一位市民指向街角的烟草零售店:“就在那里,标识很清楚,进去就能买到。”这句话或许是对当前烟草终端建设最好的注脚——规范化、透明化、智能化,正在成为行业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