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随着全球烟草行业政策持续收紧,我国烟草市场迎来新一轮监管调整。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发布的《2025年烟草行业政策执行报告》,新版《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将于下月正式实施,其中对电子烟监管、烟草广告限制及税收政策等方面做出重大修订。记者今日走访多地烟草市场,发现政策变动已对消费者购买习惯和零售商经营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在厦门免税店,记者注意到,尽管海关总署近期并未调整免税烟草制品额度,但店内销售人员透露,“厦门免税店有啥烟”已成为内地游客最常询问的问题之一。据销售人员介绍,当前免税店主要供应 Marlboro(红双喜)每包35元、Dunhill(登喜路)每包42元等国际品牌,但相比去年同期,高端雪茄和混合型卷烟占比下降了约15%。这与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2025年上半年烟草市场监测报告》数据吻合,该报告显示,受控烟条例修订影响,全国高端烟草消费量同比下滑8.3%。
烟草行业专家、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所张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新版《条例》将电子烟纳入‘烟草专卖品’定义,并明确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的连带责任制度,这一变化直接导致全国电子烟零售点数量锐减。”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区某大型商超观察到,原电子烟专区已被改造成传统卷烟专柜,原销售员转岗为《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协管员,负责核查顾客身份证件。据该商超经理透露,单店日均电子烟销售额从2024年的1200元骤降至不足200元。
在税收政策方面,国家税务总局与烟草专卖局联合发布的《2025年烟草税制调整实施细则》引起市场震动。细则规定,除现有消费税外,新增“健康附加税”,每包卷烟加征0.5元,预计全年可筹集专项控烟基金约300亿元。在上海市普陀区烟草专卖局,记者看到排队购买香烟的顾客明显减少,一位姓李的市民表示:“现在一包中华(硬盒)要88元,比去年贵了4块,平时就抽这个,现在可能得考虑换便宜点的了。”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调整并未完全抑制烟草市场创新。在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中心负责人展示了符合新规的“减害型”卷烟样品,这种采用生物酶解技术的产品据称可降低焦油含量40%。尽管尚未正式上市,但已获得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临时认证。中国烟草总公司内部人士透露,预计今年底将有至少3款此类产品投入市场试点。
消费者评价呈现两极分化。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附近,记者随机采访的10位烟民中,6人表示会因价格和健康顾虑减少吸烟频率,但另有4人认为:“政策越严,走私烟反而越多。”这一观点得到海关总署数据支持,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烟草类走私案件立案数同比上升22.6%,其中电子烟走私尤为突出。
在“厦门免税店有啥烟”这一具体问题上,海关总署政策研究室主任王建军向记者明确回应:“根据《海关进出境旅客行李物品管理办法》,入境旅客携带烟草制品仍执行每人200支香烟或50支雪茄的免税额度,但新规增加了电子烟携带申报环节,未申报者将面临3000元至3万元不等的罚款。”这一规定使得厦门、深圳等沿海口岸的免税店不得不调整营销策略,部分商家开始主推符合新规的烟草替代品,如低焦油含量卷烟和薄荷醇系列。
国际烟草巨头菲莫国际亚洲区总裁通过邮件向本报记者评论称:“中国控烟政策的力度在全球范围内都属领先,这将对全球烟草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与此同时,国内烟草企业也在积极应对。云南中烟在昆明召开“2025品牌升级发布会”,宣布将投入20亿元用于烟草种植基地生态改造,以符合新《条例》中关于“绿色烟草”生产的要求。
在法律合规层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近期审理的首例电子烟侵权案件判决结果引发业内关注。该案裁定电子烟生产者需承担“警示不足”的连带责任,赔偿消费者医疗费用及精神损失共计15万元。这一判决被业内视为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烟草领域适用性的重要突破。
行业市场行情监测机构“烟草经济指数”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烟草批发价格指数为102.7点,较一季度微降0.3%,但高端卷烟价格波动明显,如南京(炫赫门)从每包18元上涨至20元,而白沙(软)则稳定在每包7元。分析人士指出,这种结构性价格调整正是政策引导消费降级的表现。
在云南某县级烟草专卖局,记者发现基层执行层面已出现新变化。该局推行“烟草零售户信用积分制”,将是否主动劝阻未成年人购买、是否规范张贴禁烟标识等纳入考核,积分低于60分的零售户将被暂停供货。一位姓张的零售户表示:“现在开店比以前难多了,但没办法,政策要求就这样。”
随着7月4日成为新版《条例》正式实施的倒计时节点,记者在多地观察到消费者“囤烟”现象。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一位准备出境的旅客表示:“趁着现在还能买,多带几条免税烟。”而在郑州二七广场,一家老字号烟酒店贴出告示称“因政策调整,部分品牌可能断供”,引发排队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