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随着夏季消费旺季的到来,烟草行业再次成为市场焦点。记者今日走访成都、上海、广州等多地烟草零售终端,发现“宽窄 天合之作”等高端产品销量持续攀升,而传统中低端卷烟则面临渠道分化。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结构性调整。
“宽窄 天合之作”在成都春熙路商圈的销售额同比增长32%,零售价维持在每包120元。据该品牌区域经理透露,这款产品凭借独特的包装设计和“一包双支”的创新形式,成功吸引了年轻商务人士群体。记者注意到,不少消费者在购买时会主动询问“宽窄 天合之作”的限量版收藏价值,反映出品牌文化营销的初步成效。
与高端市场火热形成对比的是,多地出现“红塔山经典1956”等经典产品销量下滑现象。上海某连锁便利店店主表示:“现在买‘红塔山’的顾客大多是老烟民,年轻人问得少,我们不得不在柜台增加‘宽窄 天合之作’的展示空间。”这一现象与市场监管总局近期发布的《烟草制品营销合规指引》高度契合,该指引明确要求零售终端不得过度促销中低端产品。
在产品创新方面,记者从云南中烟内部人士处了解到,“宽窄 天合之作”的升级版已进入测试阶段,预计将在第四季度推出。新配方将采用云南高原生态烟叶与进口香料结合,同时改进过滤嘴技术以降低焦油含量。这一消息在业内引发热议,有分析师指出:“如果‘宽窄 天合之作’能保持每年15%的技术迭代速度,有望成为下一个行业标杆。”
烟草税收政策的变化同样值得关注。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烟草税同比增长7.3%,但增速较去年同期放缓1.8个百分点。一位不愿具名的省级烟草专卖局局长向记者坦言:“税收压力正在倒逼我们调整产品结构,高端产品虽然基数小,但贡献了超过40%的税收。”
在消费者端,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特征。记者在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采访发现,有近三成烟民愿意为“宽窄 天合之作”这样的高端产品支付溢价。“现在抽‘宽窄 天合之作’的场合越来越多了,比如商务谈判或者重要会议,”一位从事金融行业的消费者表示,“120元的价格虽然不便宜,但感觉更有身份象征。”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三四线城市消费者更关注性价比。山东某县级市烟草专卖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当地“双喜(经典)”(零售价约35元/包)仍是销量冠军,占比达58%。当地消费者老张对记者说:“‘宽窄 天合之作’太贵了,偶尔抽一次还行,平时还是买得起又好抽的‘双喜’。”
合规经营成为行业关键词。记者在暗访中发现,部分零售终端仍存在违规行为,如“黄鹤楼(1916)”被标注为“送酒”促销。市场监管人员表示:“这种行为将被处以3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可能吊销许可证。”与此同时,电子烟监管新规的落地也间接影响了传统烟草市场,数据显示,今年1-6月电子烟销售额下降22%,部分消费者回流至卷烟市场。
业内专家对“宽窄 天合之作”的市场表现评价不一。中国烟草学会常务理事李教授认为:“‘宽窄 天合之作’的成功在于精准定位了消费升级趋势,但长期来看,烟草行业仍需突破‘高端化=高利润’的单一模式。”而北京某高校烟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则预测:“如果‘宽窄 天合之作’能扩大产能至每日100万包,有望在三年内占据高端市场15%的份额。”
在供应链方面,云南、贵州等主产区正面临劳动力短缺挑战。据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报告,2024年烟叶采摘期用工缺口达12.6%,直接导致“宽窄 天合之作”部分批次推迟上市。有专家建议:“应加快推广智能采摘设备,否则高端产品产能受限将成为常态。”
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变化同样值得关注。记者在社交媒体发现,关于“宽窄 天合之作”的讨论中,有23%的帖子涉及“健康危害”话题。一位参与讨论的消费者表示:“120元一包,但包装上健康警示语依然醒目,这让我每次点烟都有些犹豫。”
在国际化布局方面,中国烟草总公司正加速“宽窄 天合之作”在东南亚市场的推广。泰国某免税店销售数据显示,该产品在6月份的销售额环比增长47%。然而,欧盟对烟草制品的新规可能给出口带来挑战,要求所有产品采用统一深褐色包装的规定已在多国生效。
回到国内市场,记者注意到“宽窄 天合之作”正在尝试新的营销策略。在成都某高端商场,品牌方首次采用“文化体验店”模式,通过展示川西民间艺术与烟草文化的结合,吸引非吸烟人群驻足。这种尝试是否能在控烟背景下获得长期成功,仍有待观察。
随着“宽窄 天合之作”在多地成为零售终端的“明星产品”,烟草行业分化趋势日益明显。在监管收紧、消费升级和技术变革的多重作用下,传统烟草企业正被迫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革新。而这场变革的最终走向,或许将在“宽窄 天合之作”这类产品的市场表现中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