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随着烟草行业监管政策的持续收紧,以及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烟草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烟草行业的用户画像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报记者今日深入走访了多个烟草零售终端,采访了业内专家、烟民以及消费者,试图勾勒出当前烟草行业用户的真实面貌。
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烟草专卖店,记者见到了正在选购香烟的王先生。他告诉记者,自己已经吸烟20多年,每天吸烟量在1包左右。然而,随着近年来健康意识的增强,他开始尝试减少吸烟量,甚至考虑戒烟。“以前觉得吸烟是一种习惯,现在觉得更像是一种负担,”王先生说,“尤其是看到烟草包装上那些警示语,心里总会有些不舒服。”
王先生的感受并非个例。近年来,随着《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深入实施,我国烟草包装上的警示语变得更加醒目。在烟盒上,除了传统的“吸烟有害健康”字样外,还增加了图形警示,如肺癌患者的肺部X光片、腐烂的牙齿等。这些警示语不仅让烟民感到不适,也让一些年轻人对吸烟产生了抵触情绪。
在烟上写的情话,往往成为烟民们自我调侃的一种方式。一位烟民告诉记者:“有时候看到烟盒上的警示语,会觉得像是在烟上写的情话,只是这情话太残酷,让人难以接受。”这种黑色幽默的背后,反映的是烟民们对吸烟危害的无奈与自我安慰。
与此同时,烟草市场的价格波动也成为了用户画像中的一个重要变量。据记者了解,2025年7月,市场上主流品牌的香烟价格普遍维持在每包10元至30元之间。例如,中华牌香烟的零售价约为每包30元,而红塔山则约为每包10元。价格的不同,也反映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选择偏好。
在上海市的一家便利店,记者遇到了正在购买香烟的李女士。她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喜欢购买一些中档品牌的香烟,如红塔山、白沙等,因为价格适中,性价比高。“虽然也知道吸烟不好,但有时候应酬难免,只能选择一些价格实惠的香烟,”李女士说,“毕竟,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烟钱也得省着点花。”
与李女士不同,一些高端烟民则更倾向于购买价格较高的香烟。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家高档商场内,记者见到了正在购买中华牌香烟的张先生。他告诉记者,自己每天吸烟量不大,但喜欢选择一些高端品牌,因为“感觉更上档次,也更有面子”。
在烟上写的情话,有时也体现在高端烟民的心理需求上。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高端烟民往往将吸烟视为一种身份象征,他们在选择香烟时,不仅关注价格,更注重品牌的文化内涵和社交属性。这就像是在烟上写的情话,表达的是一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除了价格和品牌,烟草产品的口味也成为用户画像中的一个重要维度。近年来,随着烟草科技的进步,一些新型烟草产品如电子烟、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等逐渐进入市场,吸引了部分年轻消费者的关注。
在广州市的一家电子烟体验店,记者见到了正在体验电子烟的小陈。他告诉记者,自己原本是传统香烟的忠实用户,但由于电子烟的口味更多样,且被认为危害较小,因此逐渐转向电子烟。“传统香烟的口味比较单一,而电子烟可以尝试各种水果、薄荷等口味,感觉更刺激,也更时尚,”小陈说。
然而,电子烟的兴起也引发了监管部门的关注。2025年6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了《电子烟管理办法》,对电子烟的生产、销售、广告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规范。这一政策的出台,使得电子烟市场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在烟上写的情话,有时也体现在消费者对政策的无奈与期待中。一位电子烟用户告诉记者:“我们希望电子烟能够合法合规地发展,而不是被完全禁止。毕竟,对于一些烟民来说,电子烟确实是一种更健康的替代品。”
除了传统香烟和电子烟,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也成为市场中的一个新宠。这种产品通过加热而非燃烧烟草,减少了传统香烟中的焦油等有害物质,被认为是一种更健康的吸烟方式。
在北京市的一家高端烟草专卖店,记者见到了正在体验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的刘先生。他告诉记者,自己原本是传统香烟的重度用户,但由于健康原因,开始尝试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感觉比传统香烟更柔和,也更健康,虽然价格贵一些,但值得尝试,”刘先生说。
然而,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的市场推广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其价格较高,普通消费者难以接受;另一方面,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也让一些厂商和零售商持观望态度。
在烟上写的情话,有时也体现在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期待与疑虑中。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代表了烟草行业的一个发展方向,但能否被市场接受,还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发现,烟草行业的用户画像也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在一些地区,吸烟被视为一种社交方式,尤其是在商务场合和社交聚会中,吸烟往往成为人们交流的媒介。
在上海市的一家商务会所,记者见到了正在吸烟的赵先生。他告诉记者,自己平时不吸烟,但在商务场合中,为了拉近与客户的距离,不得不吸烟。“有时候,一支烟就能打开话匣子,这是其他方式难以替代的,”赵先生说。
然而,随着社会对吸烟危害的认识加深,这种社交性吸烟也逐渐受到挑战。在一些公共场所,吸烟已经被严格限制,甚至禁止。
在烟上写的情话,有时也体现在吸烟者对社交需求的无奈与反思中。一位烟民告诉记者:“以前觉得吸烟是一种社交技能,现在觉得更像是一种负担。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吸烟不仅影响他人,也让自己感到尴尬。”
在采访的最后,记者与一位烟草行业的专家进行了交流。专家指出,当前烟草行业的用户画像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既有传统烟民的坚守,也有新型烟草产品的尝试;既有对健康的关注,也有对社交需求的满足。
专家认为,未来烟草行业的发展,需要在健康与消费之间找到平衡点。一方面,要通过科技创新,开发更健康的烟草产品;另一方面,要通过严格的监管,减少烟草对公众健康的危害。
在烟上写的情话,或许正是这种平衡的体现。它既是对吸烟危害的无奈,也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在未来的日子里,烟草行业的用户画像还将继续演变,而我们也期待着更健康、更和谐的烟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