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烟草行业技术标准迎来新一轮调整,国家烟草专卖局今日发布《烟草制品质量检测技术规范(2025年修订版)》,对卷烟产品中的有害物质限量、添加剂使用及包装标识等提出更严格要求。此次修订旨在进一步推动行业绿色转型,同时兼顾消费者健康权益。记者注意到,新规中特别强调了对“真龙(天韵)细盒”等高端细支烟产品的技术指标细化,引发市场关注。
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技术监督司司长李明透露,此次修订的核心在于“双控”原则——既控制有害物质总量,又控制添加剂种类。新规要求,自2025年9月1日起,所有卷烟产品焦油含量不得超过8mg/支,苯并芘等强致癌物限量下调20%。在添加剂方面,薄荷醇、咖啡因等常见添加剂的使用浓度需标注在包装背面,且总量不得超过卷烟重量的1.5%。李明强调:“这是我国烟草行业继2018年‘降焦减害’工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预计到2026年,行业有害物质排放总量将再降15%。”
市场方面,新规发布后,“真龙(天韵)细盒”等高端细支烟价格出现波动。记者走访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烟草专卖店发现,该产品价格从原价的88元/条涨至92元/条,部分渠道甚至出现100元以上的溢价现象。一位不愿具名的烟草分析师指出:“技术标准的提升必然导致生产成本增加,高端细支烟因工艺复杂,价格传导更为明显。”与此同时,传统烤烟型产品如“红塔山经典1956”价格保持稳定在60元/条左右,显示出市场对不同品类产品的差异化反应。
在监管执行层面,北京市烟草专卖局稽查支队队长王磊向记者介绍,新规实施后,他们将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检查,重点抽查“真龙(天韵)细盒”等畅销产品。王磊表示:“我们已建立快速检测实验室,可现场检测20项关键指标,对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将依法下架并处罚。”记者了解到,此次检查将覆盖生产、流通、销售全链条,预计涉及全国3000余家烟草企业及零售终端。
多位业内专家对新规持积极态度。中国烟草学会首席专家张华指出:“这次修订与国际标准进一步接轨,特别是对细支烟的技术要求,解决了以往标准中‘重传统、轻细支’的短板。”他特别提到:“以‘真龙(天韵)细盒’为代表的细支烟,因其过滤嘴长度、烟丝膨胀技术等特殊性,新规专门增设了‘细支烟特殊工艺检测项’,这在全球烟草标准中尚属首次。”
消费者反应呈现两极分化。在北京朝阳区某写字楼工作的李女士告诉记者:“虽然价格涨了,但更严格的检测标准让我买得更放心。”而另一位烟龄10年的王先生则抱怨:“每次标准更新,最终买单的都是消费者,真龙天韵的口味会不会因此变淡?”记者随机采访的20位烟民中,65%表示愿意接受价格调整,但要求保持产品原有品质。值得注意的是,有消费者特别提到:“真龙(天韵)细盒的包装上新增的二维码溯源标识很有用,扫一扫就能查全生产信息。”
在法律合规方面,新规明确违反标准的处罚细则:生产环节最高罚款50万元,销售环节最高罚款20万元,并责令限期整改。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陈静分析:“此次修订增加了‘消费者知情权’条款,要求企业在包装上明确标注‘本产品符合2025年技术标准’,这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法律依据。”她建议:“烟民若发现购买到不符合新规的产品,可保留购买凭证并通过12313热线投诉。”
行业市场行情显示,新规发布后,A股烟草板块整体表现平稳,但细分领域出现分化。从事烟草技术研发的华宝国际(01799.HK)股价上涨2.3%,而传统卷烟制造商红塔集团股价微跌0.5%。券商研报指出:“技术标准趋严利好技术型企业,‘真龙(天韵)细盒’这类注重研发投入的产品有望获得更高溢价。”
在采访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真龙(天韵)细盒”产品经理表示:“新规对我们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已经投入3000万元升级生产线,采用新的CO2膨胀烟丝技术,虽然成本增加15%,但产品有害物质含量将比新规要求再降低10%。”他透露,新升级的产品预计8月上市,价格可能维持在95元/条左右。
国际对比方面,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与健康促进部主任Dr. Maria Hernandez通过视频连线表示:“中国此次修订的某些指标已接近WHO的建议值,特别是对细支烟的特殊要求,值得其他国家借鉴。”她同时建议:“未来标准可进一步关注新型烟草制品,包括电子烟和加热不燃烧产品。”
随着新规的实施日期临近,烟草行业正迎来新一轮技术升级潮。从“真龙(天韵)细盒”等明星产品的价格调整,到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再到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变化,技术标准的更新正深刻影响着烟草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记者将持续关注新规落地后的市场反应,以及可能带来的行业格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