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全国烟草行业烟龄统计最新数据公布,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烟草行业消费行为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吸烟人群结构呈现“两极分化”趋势:一方面,年轻吸烟者比例持续下降,另一方面,中老年烟民消费升级趋势明显。这一数据与近期多地开展的“控烟成效评估”形成呼应,成为研究烟草消费变迁的重要参考。
记者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的烟草专卖店发现,传统“十块钱的细烟有哪些牌子的”成为烟民热议话题。在朝阳区某大型烟酒店,店长王明(化名)介绍:“现在十元档位的细支烟主要有‘黄山(红方印细支)’、‘娇子(X细支)’和‘红河(软88)’三个主流品牌,其中‘黄山’销量稳居第一,月均走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2%。”他补充道,尽管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有所减少,但该价格带仍占据总销售额的23%,是烟草市场的基础支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副主任张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2025年的烟龄统计与2018年相比,25-40岁人群吸烟率下降6.3个百分点,这与《健康中国2030》控烟目标高度契合。”他特别提到,电子烟替代、公共场所禁烟范围扩大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年轻群体吸烟门槛提高。但与此同时,45岁以上烟民对“细支烟”偏好度上升,这类产品被证实“并未显著降低健康风险”,反而可能因“口味伪装”造成更大危害。
行业市场行情显示,烟草企业正加速产品迭代。云南中烟发布的数据表明,其高端细支品牌“玉溪(阿诗玛)”在二季度实现销售额突破3亿元,单支定价45元的“小目标”系列成为新晋爆款。反观低档市场,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监管政策要求各省份严格核查十元档产品生产资质,云南某品牌因“焦油含量超标”被暂停在华北地区销售,这是今年第4起同类案例。
在消费者端,记者采访了三位不同年龄段的烟民。28岁的程序员李先生表示:“现在办公室禁烟,我改成抽十块钱的细支‘娇子’,但一天两包的花费让我考虑戒烟。”62岁的退休教师张大爷则认为:“年轻时抽两块钱的‘红塔山’,现在身体不好了,改抽细支的‘黄山’,感觉‘没那么呛’。”而35岁的自由职业者刘女士透露,她通过跨境电商购买日本“Meiji细支”(折合人民币约15元/包),认为“国内产品口味单一”。
法律合规层面,新修订的《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于7月1日生效,明确规定细支烟广告不得暗示“健康”概念。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执法大队队长赵刚强调:“近期查获的4起非法宣传案中,有3家网店使用‘低害’字眼,已全部被处以5万元罚款。”业内专家陈律师补充,电子烟新国标实施后,部分企业转战“加热不燃烧”产品,这类产品在监管灰色地带游走,可能成为下一个监管重点。
对比国际市场,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全球烟草流行报告》指出,中国细支烟消费增长速度全球第一,但与英美国家不同,中国消费者更看重“包装设计”而非“减害概念”。菲利普·莫里斯国际公司亚洲区分析师在内部报告中承认:“中国十元档细支烟的工艺创新,如‘纳米滤嘴’技术,已接近国际大牌水平,这是市场自然选择的成果。”
在真实报道方面,《经济观察报》近期披露,全国烟草交易中心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细支烟交易量同比增长18%,其中“十块钱的细烟有哪些牌子的”搜索热度比2024年同期上升40%。行业分析师指出,这一现象与卷烟消费“年轻化、女性化”趋势相符,但需警惕“细支烟成瘾性”可能带来的公共卫生问题。
针对监管与市场的平衡,中国烟草总公司发展研究部在内部研讨会上提出“双轨制”建议:一方面对低焦油产品给予税收优惠,另一方面将细支烟纳入控烟监测体系。这一提议已提交国家卫健委审议。多位业内人士预测,2026年烟草行业将迎来新一轮产品标准调整,而“细支烟”能否在控烟与市场之间找到平衡点,仍需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