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随着全球烟草行业持续演变,中国烟草市场迎来新的消费特征与监管动态。记者今日走访多地烟草零售店、采访业内人士及消费者,结合最新市场数据与政策解读,发现行业正经历从传统向数字化、健康化转型的关键时期。
在广东广州的越秀区某大型商超,记者看到电子烟专区被撤下,取而代之的是传统卷烟的智能扫码购烟系统。店员李女士介绍:“现在顾客买烟必须出示身份证,系统自动核验年龄并记录购买信息,这是今年新规的要求。”她提到,近期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的《烟草制品零售终端管理办法》进一步收紧了渠道管理,要求所有零售点安装监控设备,确保无未成年人购烟行为。
价格方面,记者注意到,国产高端烟“中华”硬盒价格稳定在每包80元,而“利群”等区域性品牌价格小幅上涨至每包55元。一位常年在广州做生意的王先生抱怨:“以前买条中华不到500元,现在涨到530,但销量似乎没受太大影响。”
与此同时,国际烟草市场动态引发国内烟民关注。在白云机场的免税店,记者听到两名游客讨论:“泰国买什么烟带回去好?我上次带‘万宝路’薄荷味,海关查得很严。”店员透露,今年上半年因携带超量烟草被罚款的案例增加30%,泰国“七星”和“Marlboro”仍是热门,但限购政策让每名旅客只能带两条免税烟。
烟草行业专家张教授接受采访时指出:“当前消费特征呈现两极分化,年轻群体更倾向低焦油产品,而老烟民则坚持传统口味。这种分化与《控烟规划2025》目标高度契合,即通过产品升级引导减害消费。”他提到,云南中烟推出的“云烟(大重九)0.5mg”焦油含量卷烟已占据高端市场5%份额。
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发现,消费者对烟草合规性愈发敏感。30岁的软件工程师陈先生表示:“我父亲因为一次无证代购被抓,罚款1万元。现在我们全家都不敢碰代购烟了。”而另一位烟龄15年的刘女士则分享:“我改抽电子烟,但听说明年可能全面禁止,所以最近又买了几条‘玉溪’备着。”
市场监管方面,记者从广州市烟草专卖局获悉,2025年上半年查处违法案件同比减少12%,但涉案金额增长8%。副局长周某表示:“新修订的《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明确,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将被禁止,包括社交媒体上的软性推广。”
在海南三亚,免税政策下的烟草销售成为特殊案例。当地某五星级酒店的香烟柜台贴着醒目提示:“海南离岛旅客每人每年限购1万支免税烟”。记者观察到,外国游客对“双喜(硬经典)”等中国品牌兴趣浓厚,而国内游客则倾向于购买“万宝路”等国际品牌。
行业市场行情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烟草税利完成1.2万亿元,同比增长3.5%。中国烟草总公司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指出,电子烟替代品业务增长显著,但传统卷烟仍占主营业务收入90%以上。一位不愿具名的卷烟厂厂长透露:“我们正在研发含植物提取物的混合型卷烟,预计明年上市。”
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在社交媒体发现大量讨论。微博用户“烟民老王”留言:“现在买包烟比以前麻烦多了,但健康意识确实提高了。”而小红书用户“小雅爱旅行”则分享:“泰国买什么烟带回去好?我推荐‘KENT’细支,海关查得少,口感也好。”
业内专家刘博士分析:“烟草消费特征的转变,本质是监管趋严与市场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三年,预计‘低焦油+智能化’将成为行业标配,但完全替代品的出现仍需时日。”
在结束今天的调查时,记者注意到一家社区便利店张贴的告示:“因配合《未成年人保护法》新规,本店暂停向20岁以下顾客销售烟草。”这一细节或许正是中国烟草行业消费特征变迁的最佳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