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烟草行业监管迎来新动态。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通报,近期多地区针对烟草制品的长尾夹单价进行了专项检查,旨在规范市场秩序,防止价格虚高和假冒伪劣产品流通。记者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发现,长尾夹单价在正规渠道普遍维持在2元至3元区间,但部分小型便利店存在标价不明确或暗藏加价行为的情况。
国家烟草专卖局市场监管司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长尾夹作为烟草配套用品,其价格波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权益和税收征管。当前市场存在部分商户借‘个性化包装’之名抬高单价,这种行为将面临严厉处罚。”该负责人透露,监管部门已通过大数据监测发现,部分电商平台的长尾夹单价甚至达到4.5元,远超正常水平,后续将联合网信办开展联合整治。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北京市朝阳区一家连锁便利店的长尾夹单价为2.5元,店员解释称“这是官方指导价,但购买整条香烟可获赠两支”。相比之下,上海静安区某独立烟杂店的长尾夹单价高达3.2元,店主坦言:“进货渠道不同,成本自然有差异。”多位消费者向记者反映,长尾夹单价虽不起眼,但长期累积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烟草行业专家、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姜明辉分析指出:“长尾夹单价看似小事,实则反映了烟草市场‘微腐败’问题。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后的规定,任何形式的加价行为都属于违规,消费者有权举报。”他进一步解释,长尾夹属于烟草专卖品辅助材料,其定价需遵循“合理利润、明码标价”原则,否则将面临最高10万元的罚款。
在行业市场行情方面,2025年第二季度数据显示,全国长尾夹销量同比增长8.3%,但单价涨幅仅为1.2%,这一“量增价稳”的态势被业内人士解读为监管成效初显。然而,记者在广东东莞某烟机制造厂采访时发现,部分小型作坊仍在生产无标识的长尾夹,单价低至1.8元,但“质量堪忧,使用时容易断裂”。该厂负责人在匿名状态下透露:“正规渠道利润太薄,只能走灰色地带。”
针对消费者评价,记者采访了三位不同年龄段的烟民。28岁的软件工程师李先生表示:“长尾夹单价涨一点无所谓,但最怕买到假货,用着不顺手。”52岁的出租车司机王师傅则抱怨:“现在正规的长尾夹单价是2块,但出租车司机集中采购时,批发商还要额外收5%的‘服务费’。”而76岁的退休教师张老先生则认为:“烟草制品就应该全面提价,包括配套用品,这样能减少年轻人尝试吸烟的机会。”
国际控烟组织“无烟行动”亚洲区代表林美玲向记者提供了一份对比数据:日本长尾夹单价约折合人民币1.5元,韩国为1.8元,而中国虽处于中等水平,但“执法力度远超邻国”。她指出:“长尾夹单价监管不应仅停留在价格层面,更需关注其与烟草营销的关联性。例如,某些品牌通过赠送定制长尾夹吸引消费者,这种变相促销应被纳入监管范围。”
在法律合规层面,北京某律师事务所的刘律师提醒商家:“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十三条,经营者违反明码标价规定,最高可处50万元罚款。长尾夹虽小,但属于烟草专卖品范畴,其定价行为同样受《反不正当竞争法》约束。”他建议消费者保留购买凭证,一旦发现价格异常,可通过12313烟草专卖举报热线投诉。
下午3时,记者在北京市烟草专卖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全国范围内已启动“长尾夹单价合规月”专项行动,重点检查三类对象:一是单价超过3元的商户,二是未明码标价的店铺,三是销售无标识产品的厂家。一位不愿具名的执法人员透露:“这次行动不设上限,已有多家便利店因长尾夹单价违规被责令整改,罚款金额从5000元到2万元不等。”
临近傍晚,记者再次走访市场发现,长尾夹单价已趋于稳定。海淀区一家大型超市的物价标签显示,其长尾夹单价为2.8元,并注明“如有疑问可扫码查询价格备案”。店长表示:“现在都不敢乱标价了,毕竟查得严。”与此同时,部分电商平台已下架单价超过3元的商品,改以“2支装5元”的捆绑销售模式替代。
在当日的最后采访中,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强调:“长尾夹单价监管是‘小切口、大治理’的典型案例。下一步,我们将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长尾夹价格监测系统,确保消费者买得明白、用得放心。”这一表态为后续监管走向提供了明确信号,也预示着烟草行业精细化治理进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