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全国烟草行业消费分级政策持续深化,市场动态引发广泛关注。在“烟草 黄鹤楼香烟外包装消费分级引发关注 一鸣惊人”的背景下,烟草消费分级体系进一步细化,不同价位的香烟产品呈现差异化走势。记者走访多地烟草专卖店发现,黄鹤楼香烟外包装作为高端品牌的标志性元素,在消费分级政策下依然保持市场热度,但价格区间内的消费行为已悄然生变。
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发布的《2025年烟草消费分级指导意见》,烟草产品将按照价格、口味、健康警示等维度划分为五个等级,其中价格成为核心参考指标。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烟草专卖店看到,黄鹤楼(硬珍品)售价为每包80元,属于第三等级“中高端消费区间”,其外包装采用传统红色基调,金色烫印工艺突出品牌质感,与低价位产品形成明显区隔。店员表示:“近期高端品牌销量稳中有升,但消费者对健康警示的关注度明显提高。”
行业市场行情报道显示,2025年上半年,烟草消费分级政策推动下,中低价位产品(每包20元以下)市场份额下降3.2%,而中高端产品(每包50元以上)增长2.8%。记者采访中国烟草总公司市场分析师李明时,他提到:“消费分级政策并非简单限价,而是通过差异化税率、营销限制等手段引导消费。黄鹤楼香烟外包装上的健康警示面积较去年扩大15%,这是政策落地的直观体现。”
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消费者对消费分级的反应不一。上海市民王女士表示:“我原本抽红塔山,现在因为健康考虑转而尝试黄鹤楼香烟外包装上的电子烟警示更醒目,虽然价格高一些,但心理安慰更多。”而广州一位烟龄20年的张先生则认为:“分级制度对低收入群体不公平,20元以下的香烟买不到,只能被迫选择更贵的。”
烟草相关法律和合规层面,新修订的《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明确要求,不同等级产品需在包装上标注对应分级标识。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在检查时发现,部分商家擅自修改黄鹤楼香烟外包装的分级标签,已依法处以罚款。业内专家指出,消费分级与包装合规将成为未来监管重点,尤其是跨区域销售的产品,必须符合目的地地区的分级标准。
多位烟民或消费者评价显示,消费分级对购买习惯的影响正在显现。记者在社交媒体烟草论坛上看到,有消费者贴出对比图,指出黄鹤楼香烟外包装上的“吸烟有害健康”字样与低价产品相比字体更大、颜色更深。一位网名为“老烟枪”的网友留言:“分级制度下,我被迫戒烟了,因为买不到原来习惯的牌子。”而另一位“健康控”则表示:“分级后,我主动选择了更贵的低焦油产品,虽然贵但心里踏实。”
行业市场数据进一步印证了消费分级的双重效应。中国烟草协会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行业报告》显示,黄鹤楼(硬珍品)销量同比增长5.3%,但同价位的利群香烟销量下降1.2%。记者采访黄鹤楼品牌经理时,对方表示:“消费分级政策客观上提升了品牌集中度,但企业需在产品创新和合规包装上持续投入。”
记者走访烟草批发市场发现,消费分级对供应链影响显著。某批发商透露:“现在不同省份的分级标准略有差异,比如黄鹤楼香烟外包装在南方市场需增加方言健康警示,导致包装成本上涨10%。”多位业内人士呼吁,国家烟草专卖局应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分级实施细则,避免市场混乱。
在监管报道方面,多地烟草专卖局已启动分级政策执行情况抽查。7月3日,上海市烟草专卖局通报了一起违规案例,某零售户将黄鹤楼香烟外包装上的分级标签撕掉,谎称是“特供产品”,被处以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5万元的处罚。业内专家点评认为,此类案例暴露出分级政策落地过程中的执行难题,需要加强零售终端培训。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消费分级政策还催生了新的市场现象。有消费者透露,部分高端香烟通过“分级套利”渠道流向低价市场,例如将黄鹤楼香烟外包装上的分级标识遮盖后转售,这种做法已引发监管部门关注。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教授张华指出:“分级制度设计初衷是引导消费,但若监管不到位,可能催生新的违法链条。”
综合当日新闻动态,2025年7月6日,烟草消费分级政策在执行层面持续深化,黄鹤楼香烟外包装等高端品牌成为市场焦点,消费者行为分化明显。多位烟民或消费者评价显示,政策在健康引导与市场公平之间寻求平衡仍面临挑战。记者将持续关注分级政策对行业格局的长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