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全球烟草行业迎来了一场关于“降焦减害”技术的新一轮讨论。根据中国烟草总公司最新发布的《2025年烟草行业降焦减害技术白皮书》,我国烟草行业在降低卷烟焦油含量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白皮书指出,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卷烟产品的平均焦油含量已降至8毫克/支以下,较2020年下降了近30%。这一数据不仅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建议,也为我国烟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记者今日走访了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烟草专卖店,发现多家品牌已经推出了低焦油含量的新品。例如,“白沙”品牌推出的“清雅系列”卷烟,其焦油含量仅为5毫克/支,售价为25元/包。店员表示,这款产品自上市以来,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尤其是那些注重健康的年轻烟民。与此同时,“红塔山”品牌的“经典1956”系列也推出了降焦版,焦油含量控制在7毫克/支,售价为18元/包。
在采访中,多位消费者对降焦减害技术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一位姓张的消费者表示:“我抽烟已经有20年了,最近尝试了‘白沙清雅’,感觉烟雾确实柔和了一些,但价格比普通款贵了不少。”另一位姓李的消费者则认为:“降焦减害是好事,但关键还是要看实际效果,不能只看数据。”这些声音反映了消费者对降焦减害技术的期待与疑虑。
烟草行业专家、中国烟草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降焦减害技术的推广确实是一个趋势,但消费者需要理性看待。焦油含量的降低并不意味着完全无害,吸烟仍然会对健康造成影响。”王教授还提到,我国烟草行业在降焦减害方面的研究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但仍有改进的空间。例如,如何在降低焦油含量的同时保持卷烟的口感,是未来需要重点攻克的技术难题。
与此同时,监管层面的声音也值得关注。国家烟草专卖局在近期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草制品监管的通知》中强调,各地烟草公司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卷烟,不得以任何形式规避监管。通知还特别提到,对于市场上出现的“假降焦”现象,将加大查处力度。这一表态表明,监管部门对降焦减害技术的真实性高度重视。
在市场行情方面,记者注意到,随着降焦减害技术的推广,一些传统高焦油卷烟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例如,“利群”品牌的“新版阳光”系列,由于焦油含量较高,销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约15%。相反,一些主打“低焦油”的品牌,如“中华”品牌的“低焦油版”,销量增长了约10%。这一现象说明,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正在逐步影响市场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了一些关于限量版烟草产品的讨论。一位姓陈的烟民向记者询问:“45周年玉溪是限量的吗?”记者了解到,“玉溪”品牌确实在2024年推出了“45周年纪念版”,但由于市场反响热烈,限量版产品一度脱销。该烟民表示,他一直想购买这款产品,但多次尝试都未能成功。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玉溪45周年纪念版”的售价为120元/包,属于高端限量产品。
烟草相关法律和合规方面,我国《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明确要求,烟草制品必须标注焦油含量等信息。近年来,各地烟草公司积极响应这一要求,纷纷在产品包装上增加了“降焦减害”的标识。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仍有部分小品牌卷烟存在标注不规范的情况。对此,业内人士呼吁,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小品牌卷烟的监管,确保消费者能够获得准确的产品信息。
在业内专家点评方面,多位烟草行业专家对降焦减害技术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中国烟草协会副会长刘先生表示:“降焦减害技术的推广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政府应继续完善相关法规,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消费者则应理性选择产品。”刘先生还提到,未来烟草行业可能会推出更多基于生物技术的降焦减害产品,这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健康选择。
最后,记者再次回到限量版烟草产品的讨论上。在采访过程中,另一位姓王的消费者也提出了类似的问题:“45周年玉溪是限量的吗?”记者解释道,由于“玉溪45周年纪念版”的产量有限,且市场需求旺盛,因此属于限量产品。王消费者表示,他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这款产品,以表达对品牌的支持。这一现象也反映了限量版烟草产品在市场上的特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