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全国烟草行业迎来新一轮专卖政策调整,市场监管部门针对电子烟及传统烟草制品的流通与销售发布最新指导意见。据国家烟草专卖局今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草制品市场监管的通知》,新规将从7月15日起正式实施,重点加强对新型烟草制品的监管,并进一步规范传统卷烟的市场秩序。
此次政策调整的核心内容包括:严格限制电子烟线上销售渠道,要求所有电子烟产品必须在实体店或指定平台实名购买;同时,对传统卷烟的零售价格实行更严格的监控,防止价格虚高或恶性竞争。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新规的出台与近期市场上出现的“跟炫赫门差不多口感的烟”等仿冒品牌有关,这些产品通过模糊品牌界限,试图规避监管,对正规市场造成冲击。
在南京的一家烟草专卖店内,店主王先生向记者展示了新规后的进货凭证。他表示:“现在每批卷烟的进货都需要上传照片和条码信息,确保来源可追溯。以前有些‘跟炫赫门差不多口感的烟’混在普通货里卖,现在根本不可能了。”据他透露,近期市场上仿冒“炫赫门”的产品价格一度低至45元/条,远低于正规渠道的80元/条,但新规实施后,这些低价产品已基本消失。
中国烟草总公司相关负责人在今日的通气会上指出,此次政策调整是响应《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最新举措,也是对国内烟草市场乱象的针对性整治。该负责人特别提到:“我们注意到,部分商家利用‘口感相似’等模糊概念,生产销售未经许可的烟草制品。这种行为不仅扰乱市场秩序,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在行业市场行情方面,新规发布后,各大烟草品牌股价出现波动。A股烟草概念股中,红塔集团和上海烟草旗下上市公司均出现2%左右的涨幅,市场分析认为这与政策预期明确有关。而电子烟相关企业则普遍下跌,其中某知名电子烟品牌市值单日蒸发超过10亿元。
记者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烟草零售点发现,消费者对新规反应不一。在北京西单的一家便利店,李女士表示:“我平时抽的就是‘跟炫赫门差不多口感的烟’,价格便宜一些,现在买不到了,有点不方便。”而另一位消费者张先生则认为:“规范市场是好事,那些三无产品确实不放心。”
烟草法律专家陈律师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新规的合法性基础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其中明确规定:“烟草制品生产企业不得向无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提供烟草制品。”陈律师指出,此次政策调整进一步细化了这一要求,特别是对“跟炫赫门差不多口感的烟”这类易混淆产品,将严格追究生产者的法律责任。
在业内专家点评环节,中国烟草学会常务理事刘教授表示:“这次调整体现了监管的精准化趋势。过去我们更多关注渠道,现在开始关注产品本身的合规性。特别是对于‘跟炫赫门差不多口感的烟’这类产品,监管的介入点应该前移到生产环节。”刘教授还透露,国家烟草专卖局正在筹建全国统一的烟草制品追溯系统,预计明年将投入使用。
多位烟民或消费者对政策的看法呈现两极分化。在社交媒体上,有消费者分享道:“现在想找‘跟炫赫门差不多口感的烟’都找不到,以前10元一包的现在卖25元,还说是‘新口味’,根本不是一回事。”而支持规范市场的消费者则留言:“那些小作坊生产的烟,抽起来喉咙发痒,还是正规的好。”
在行业合规方面,上海烟草集团表示已提前完成自查,确保旗下所有产品符合新规要求。该集团品牌管理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正在对‘跟炫赫门差不多口感的烟’这类表述进行排查,避免任何可能引起混淆的宣传语。”与此同时,国家烟草专卖局执法总队透露,近期已查处多起涉嫌生产销售仿冒烟草制品的案件,涉案金额超过5000万元。
在真实报道和监管报道方面,多家媒体记录了新规前后的市场变化。据《经济观察报》报道,6月30日,广东某市烟草专卖局查获一批标注“新式炫赫门”的卷烟,经检测其焦油含量超标。而《第一财经》则关注到,新规发布后,部分电商平台迅速下架了所有电子烟相关产品,显示出政策的即时影响力。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政策调整可能带来短期阵痛,但长期看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据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烟草市场总规模达1.2万亿元,其中仿冒产品占比约5%。若按此比例计算,新规实施后,正规市场的蛋糕将扩大至约1.3万亿元。
在记者采访的最后环节,多位业内人士呼吁消费者增强辨别能力。北京某大学烟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表示:“消费者要记住,任何‘跟炫赫门差不多口感的烟’如果价格低廉且渠道可疑,都可能是违规产品。健康风险之外,购买这些产品还可能面临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