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烟草行业渠道管控再迎新动态。近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草制品渠道管控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烟草部门加大对非法渠道、假冒伪劣烟草制品的打击力度,并强化市场监测与信息共享机制。此次政策调整被视为继2023年“净网行动”后,烟草行业在渠道管控方面的又一次重要升级。
据记者调查,当前烟草市场仍存在部分经销商通过非正规渠道进货、跨区域调货等问题。例如,在华北地区,部分商家通过“地下物流”将烟草制品从低税区运输至高税区,导致市场价格体系紊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透露:“有些商家甚至通过个人微信、抖音等平台销售烟草,规避监管,这种行为不仅扰乱市场秩序,还增加了未成年人接触烟草的风险。”
在政策收紧的背景下,多地烟草部门已开始行动。北京市烟草专卖局近日通报,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查处了3起跨省运输烟草制品的案件,涉案金额超过50万元。执法人员表示,随着“智慧烟草”系统的投入使用,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精准定位异常交易行为,未来将进一步压缩非法渠道的生存空间。
与此同时,消费者对烟草价格的关注度持续升温。记者走访多家烟草专卖店发现,雪莲香烟作为内蒙古地区的标志性品牌,其价格因渠道不同存在明显差异。在呼和浩特市一家正规专卖店,记者了解到,雪莲(双中支)的零售价为每包15元,而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的同类产品价格仅为12元。当被问及“雪莲香烟什么价”时,多位消费者表示:“便宜的价格总是让人怀疑来源,但价格差异确实存在。”
中国烟草总公司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全国烟草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5.2%,但渠道合规性问题依然突出。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张华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渠道管控是行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任何试图绕过监管的行为都将受到严惩。”他同时透露,下半年将启动“码上溯源”工程,通过为每包烟草赋码实现全程可追溯。
行业专家对此次政策调整反响积极。中国烟草学会常务理事李明指出:“当前烟草市场的乱象根源在于利益驱动下的渠道失序,只有通过技术手段与法律手段双管齐下,才能彻底根治。”他建议,除加强监管外,还应提高非法渠道的违法成本,例如对涉案经销商实施行业禁入等。
在消费者端,多位烟民对渠道管控表示支持。来自上海的陈先生表示:“正规渠道购买虽然贵一点,但至少能保证是真品,对身体和钱包都是一种保障。”然而,也有消费者对政策效果持保留态度。在成都工作的王女士坦言:“价格差距太大了,有些人为了省钱还是会冒险买便宜的,关键是如何让合规渠道的价格更有竞争力。”
针对市场变化,各大烟草品牌也在调整策略。记者获悉,红塔集团旗下玉溪品牌近日推出“正品承诺计划”,消费者可通过扫码验证产品真伪,并参与积分兑换活动。内蒙古烟草公司则表示,将加大雪莲系列产品的市场投放力度,确保消费者在正规渠道“买得到、买得放心”。有商家透露,近期雪莲香烟什么价的问题咨询量增加,部分消费者开始主动选择正规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烟草市场的渠道管控经验也为国内提供了借鉴。美国FDA实施的“烟草追踪系统”通过RFID技术实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欧盟则通过《烟草制品指令》明确了各成员国在渠道管控中的职责。中国烟草国际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结合国情,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推动国内渠道管控体系不断完善。”
在法律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明确禁止无证经营烟草制品,最高可处以货值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主任刘涛指出:“当前法律对渠道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已经足够,关键在于执行是否到位。未来可考虑引入信用惩戒机制,对屡次违规者实施联合惩戒。”
随着7月4日政策的正式落地,多地烟草市场已感受到明显变化。在广东省广州市,市场监管部门通报了首例利用跨境电商平台销售未税烟草制品的案件,涉案金额达300万元。执法人员表示,此类行为不仅逃避税收,还可能带来公共卫生风险,将作为下一步打击重点。
展望未来,烟草行业渠道管控将呈现“技术+制度”双轮驱动态势。记者了解到,国家烟草专卖局正在开发新一代监管平台,计划2025年底前实现全国烟草制品“一物一码”全覆盖。与此同时,各地烟草部门也在探索建立经销商分级管理制度,对合规经营的企业给予政策倾斜。
在雪莲香烟什么价等价格敏感性问题背后,渠道管控的深层次目标在于构建一个公平、透明、健康的烟草市场生态。正如一位行业观察人士所言:“当消费者不再需要为辨别真伪而烦恼,当价格不再因渠道而异,烟草行业的渠道管控才算真正成功。”这一目标的实现,仍需监管部门、企业、消费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